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合作从新出发

时间:2020-01-21 13:45 来源:guxin 点击: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全年海外权益产量已达1.04亿吨。

“1亿吨”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石油在海外所拥有的油气田项目的份额产量之和达到了1亿吨;意味着中国石油的海外权益产量占到了中国企业海外权益总产量的50%,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1亿吨”更意味着中国石油深度参与全球油气生产运营,在成为“世界企业公民”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中国石油的产量约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4%。

我国大庆油田曾经27年连续年产5000万吨以上。中国石油从1993年“走出去”,到2011年底实现海外权益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建成了第一个“海外大庆”;而中国石油建成第二个“海外大庆”,只用了8年。

中国石油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能”的背后是什么?

为什么“能”

五个故事演绎合作共赢

故事一:中国石油、西方石油企业及伊拉克同行一起重建了伊拉克石油工业。

2008年,距离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5年,伊拉克石油市场重新对外开放的消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伊拉克第一轮、第二轮以及后续几轮石油区块的对外招标,堪称全球各大石油企业亮相和比拼的超级舞台。中国石油凭借自身综合实力、海外经验和1997年以来在伊拉克长期的坚守及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在这场竞赛中一举成名。相继和英国BP公司“联姻”,参与了亿吨级产量的、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的合作与开发;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主导了2000万吨级的哈法亚油田的开发与运营;与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开发2000万吨级的西尔古纳油田;与国内兄弟公司振华石油合作运营了千万吨级的艾哈代布油田。上述这四大油田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和上产,是重建伊拉克石油工业的里程碑。中国石油、西方石油企业和伊拉克同行一起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使伊拉克实现了日产原油450万桶以上,年出口2亿吨以上,每年为伊拉克带来超过4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

故事二:中国石油和美国雪佛龙公司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两大油气主力生产商。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油气大国,油气储量占中亚的一半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哈萨克斯坦对外开放的最佳窗口期。美国雪佛龙公司率先进入,一举拿下举足轻重的田吉兹油田,目前该油田的年产量依然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中国石油比雪佛龙公司晚3年进入哈萨克斯坦,通过参与政府招标和兼并收购的方式,陆续获得了数个中型油田项目的开发机会。近10多年来,中国石油发挥自身独特技术优势,成功地在油田新区域、新层系找到了新的储量,使油田项目产量大幅提升,其中有两个项目在近10年分别达到了千万吨级规模。资料显示,按照过去3年的平均产量计算,中国石油和雪佛龙公司参与运营的油气田项目产量分别占到哈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故事三:中国石油帮助乍得、尼日尔建立现代化石油工业体系。

对于非洲的油气东道国而言,最看重的是通过石油工业的建设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石油在非洲从事石油投资与开发,其“上下游、甲乙方协同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很好地满足了东道国的诉求。这一模式在苏丹、乍得和尼日尔的项目建设中得到了诠释。在乍得,中国石油帮助乍得建成了年产近600万吨的油田和配套炼油厂项目。目前,中国石油是乍得最大的外国投资者。2019年,石油收入约占乍得GDP的15%。在尼日尔,中国石油正在建设一条从尼日尔过境贝宁的管道,以实现尼日尔原油的出口。

故事四:中国和阿联酋的能源合作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

长久以来,阿联酋这一中东油气大国对亚洲石油公司并不开放。2016年,原先占据阿联酋上游勘探开发市场的BP、壳牌和道达尔等欧洲石油公司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石油合同到期,阿联酋想借此机会引进新的外国投资者。而中国石油引起阿方的重视。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阿联酋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国家的一个巨大发展机遇。在这两个大背景下,中阿双方石油企业的合作变得顺理成章。2017年2月和2018年3月,中国石油分别获得了阿联酋阿布扎比两个4000万吨级巨型油田8%和10%的股份,当年便获得了权益产量并开始启动投资回收。2019年,中国石油在阿联酋的权益石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

故事五:中国石油和俄罗斯、法国同行一起用能源“点亮”北极。

参与北极地区油气开发是中国石油的夙愿。2017年12月8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俄罗斯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创造了人类在北极这一极寒和环境敏感地区勘探、开发、加工、外运、销售天然气的新纪录。该项目总投资近200亿美元,设计建设年产1650万吨LNG和100万吨凝析油,是当时全球最大的LNG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前三期工程均已顺利投产,其中60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往中国市场。无独有偶,2019年6月,中国石油、诺瓦泰克、道达尔公司再次携手,与新加入的中国海油一起,成功签署了北极LNG2项目,相比亚马尔LNG项目,该项目规模和投资更大。不同国家的石油公司抱团取暖、各司其职,共同在北极合作开发一个又一个超大型、非常规油气项目,能源“点亮”了北极。

“能”的背后

“五大策略”助推快速发展

过去20多年,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相对比较成功,除了全球一体化、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内能源消费缺口急剧扩大,需要中国石油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外,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国际化的诉求和得当的海外投资与运营策略。笔者发现,中国石油实现1亿吨权益产量的关键得益于“五大策略”的成功实施,即争当作业者策略、跟随策略、母国市场优势驱动策略、国家竞争优势驱动策略以及专业化发展(目标聚集)策略。

争当作业者策略。这一策略的背后构建了一套倒逼中方能力提升、在联合公司中当“领头羊”的机制;造就了合并报表的机制,海外大部分项目的财务指标可以并表,快速提升了海外业务的硬实力;造就了过程创效和转移定价机制,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为海外业务提供了更多空间;奠定了快速高效建成大型项目的能力,中国石油主导作业的项目往往能够提前投产,其时间价值效应十分明显。

跟随策略。具体到中国石油海外业务而言,主要是跟随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先进、成熟做法,恪守国际规范,实现海外业务的优质高效发展。恪守国际规范,就是严守国际惯例,遵循市场规范,强化科学管理,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超越。确实,中国石油在过去20多年的海外经营中,以国际惯例和项目合同为蓝本,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基于项目(联合)公司的运营管理体系。这种国际化的体系保障了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合规高效发展。

母市场优势驱动策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于1980年提出“母市场效应理论”。即企业为了降低投资与贸易成本,追求规模效益,在存在收益递增和贸易成本的情况下,更加愿意在具有较大需求的国家生产产品,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具体到中国石油而言,在中国市场培育起来的技术、人力资源、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几乎可以“无偿”反哺到海外业务上,而无需产生技术研发和转让成本、高端人才转让和高薪酬成本,这才是中国石油一体化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可以说,中国石油在国内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其在海外得以施展拳脚的核心支撑。特别是在人才与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可谓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海外业务。

国家竞争优势驱动策略。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率先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四要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要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行业。“四要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具体到中国石油而言,是公司内部的生产要素的低价格造就了跨国经营的低成本优势;需求要素(广阔的国内市场)促进了海外业务的加速发展;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达造就了综合一体化的比较优势。

专业化发展(目标聚集)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就是专业专注。具体到中国石油而言,专业化子公司管理模式,专注于上游勘探开发,专注发展海外业务也是跨国经营相对成功的重要原因。专业专注,就是以专业化的方式合作,以职业化的行为干事业,聚精会神、扎扎实实,不浮夸、不浮躁、耐得住寂寞。

中国石油的其他海外策略还比如“做大蛋糕、互利共赢”策略,核心是让油气合作惠及当地老百姓和整个东道国。据不完全统计,过去20多年,中国石油累计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带动直接就业超过10万人,惠及的当地人口超过500万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只争朝夕扬长补短再出发

1亿吨海外权益产量,着实不容易,也很值得自豪。但是应当看到我们距离国际顶尖同行还有不小的差距。若进行同口径比较的话,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海外权益产量当量约为3亿吨,中国石油目前只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三分之一。诚然,埃克森美孚公司拥有超过百年的跨国经营历史,一直都是国际大石油公司中的佼佼者,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企业需要向这样的行业标杆企业学习。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相比第一个10年期间,中国石油企业在非常规油气(特别是加拿大油砂)领域投资、在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与世界一流同行进行大合作、在跨国油气管道投资建设运营的大手笔以及在非洲和中亚等地区进行的大型油气项目开发;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除了中国石油在2014年俄罗斯北极等地区大型天然气及LNG项目,2018年前后中国石油参与阿联酋大型油田开发项目外,国内石油公司“走出去”的步伐放慢了不少。

核心原因是2010年以来,全球油气项目开发和竞争领域主要集中在深水领域、天然气及LNG以及页岩油气上,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在上述领域尚未培育成熟的“作业者能力”。

过去20多年的成绩值得骄傲,但未来的跨国经营之路更加艰难凶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石油等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跨国公司会乘风破浪,克服困难,弥补短板,再创辉煌。有了1亿吨权益产量,中国石油自信满满,整理行囊从新出发了。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祝福中国石油!